录儿紫罗兰
在新余,我熬了一年多。
最终还是决定要走了。
很多人不理解,新余,一个工业小城,离家近,消费也不算高,为什么就留不住人。
每天早晚高峰,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电动车,这就是新余打工人的真实写照。
进厂拧螺丝,一个月到手三四千块,公司只管一顿午饭。
这点钱,先去掉单间五六百甚至八百的房租,再刨去水电吃喝,一个月下来,能攒下的钱寥寥无几。
跟省会南昌比,工资低了一大截,更别说跟沿海比了。
当初为什么回来?
超过一半的人,都是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
新余的教育在确实不错,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点的读书环境,很多人选择留在这里。
但现实是,留下,就意味着要接受停滞不前的工资。
更难的是,这边的开销一年比一年高。
数据不会骗人,工资三年平均就涨了4.2%,可生活成本每年都要涨5.8%。
这意味着你越干活,手里的钱越不值钱,生活压力越来越大。
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家庭,一边是无法支撑家庭的微薄收入。这种两难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于是,出现了很心酸的一幕:很多人为了多挣点钱,只好再次背井离乡,去长三角、珠三角,把孩子和老人又一次留在了家里。
这叫二次迁徙。
新余也在努力改变,搞锂电,升级钢铁产业,听起来都很好。
但对普通人来说,这些大计划带来的好处,还没落到自己口袋里。
一个城市想要发展,最终还是要靠人。
如果连最基本的打工人都留不住,产业升级的路,又能走多远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