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8万救护车事件后续,家属“白嫖”争议引热议,或致更多生命通道受阻

新余 更新于:2025-06-22 01:38
  • 用户8185386948329
    2.8 万救护车后续:家属 “白嫖” 成功,也许堵死了更多人救命的路

    最近,一起关于救护车收费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。江西新余的唐先生在 4 月将患重症的孩子从江西省儿童医院转至上海治疗,800 公里的路程被 “民营救护车” 收取了 28000 元转运费。两个月后,唐先生觉得费用过高且没有明细和发票,便在网上发声质疑,并向江西省卫健部门投诉。
   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。4 月 4 日,唐先生的孩子因病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。4 月 8 日晚,孩子病情危重,医生建议转院治疗,唐先生提出去上海并请主治医生帮忙叫救护车。一小时后,救护车抵达,司机称转运费为 28000 元。由于孩子病情紧急,唐先生当场便通过微信转账向其中一位司机支付了 14000 元。4 月 9 日凌晨 5 时,孩子在救护车的运送下抵达上海,唐先生又支付了余下的 14000 元尾款。然而在转运途中,唐先生与司机聊天时才得知,该救护车属于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,并非江西省儿童医院的,且转运途中的设备均来自江西省儿童医院,主治医生和护士也全程陪同,这让他一直误以为是医院的救护车,所以才会在事后觉得自己被 “坑” 了。
    6 月 18 日,江西省卫生健康委通报称,经调查发现,涉事救护车所有方南昌赣医医院存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。目前,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责令其退回了不合理收费,并暂停医疗转运服务。从官方通报来看,家属似乎 “维权” 成功,得到了一个看似满意的结果,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?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,这件事引发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    据了解,当时孩子的病情十分危急,普通救护车根本无法满足转运需求,必须配备 ECMO(体外膜肺氧合)等相关抢救设备和药品才行。而这种带有高端设备的救护车,其运营成本本身就非常高。有网友仔细算了一笔账,ECMO 一套最少也要五六十万,使用过程中的设备损耗和耗材费用不菲。再加上油费、过路费,每公里成本大概在十四五块,来回八百公里,单这两项费用就已经相当可观。此外,司机和医护人员半夜赶路,还要随时处理孩子病情,人工成本也不容小觑。算下来,28000 元的费用或许并非是救护车方漫天要价。
    如今,家属成功退回了部分费用,涉事的民营救护车也被暂停服务,帮忙联系救护车的医生甚至可能面临停职处分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一方面,对于那些提供特殊转运服务的救护车公司而言,此次事件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。在承担着高成本运营和巨大风险的情况下,还要面临事后被投诉、罚款甚至停业的后果,这会让许多公司对类似业务望而却步。以后再遇到类似需要紧急跨省转运且配备高端医疗设备的情况时,还有多少救护车公司愿意接单呢?这无疑可能堵死了更多有同样需求患者的救命之路。
    另一方面,对于医生群体来说,这件事也可能让他们寒心。在患者家属焦急万分、孩子生命垂危之际,医生出于医者仁心,帮忙联系了民营救护车,为孩子争取到了生的希望。然而最终却因为家属事后的反悔和投诉,可能要面临违规操作的处罚。这可能会让其他医生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,不敢再轻易伸出援手,毕竟谁也不想好心办坏事,给自己惹来麻烦。长此以往,医疗行业的这种互助和温情可能会逐渐消失,这对整个社会的医疗救助体系来说,无疑是一种损失。
    这起事件也暴露出当前救护车转运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,比如收费标准不统一、缺乏规范透明的费用明细和发票、监管存在漏洞等。要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保障患者的权益,同时也让救护车转运行业能够健康发展,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,明确收费标准,加强对救护车运营公司的监管力度,规范其收费行为和服务流程。同时,对于患者家属来说,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决策,也应该在事后理性看待,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而随意反悔、投诉,毕竟在生命面前,时间就是金钱,当时的紧急转运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
    救护车收费事件看似告一段落,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引发的思考却远未结束。我们希望在未来,无论是患者、家属、医疗机构还是救护车运营方,都能在一个更加规范、透明、和谐的环境中,共同为挽救生命而努力。否则,每一次不合理的 “维权”,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堵死他人的救命通道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