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154521095
“这是我捡到的,你们帮忙找一下失主吧。”江西新余一拾荒老人深夜捡到560元现金,徒步到派出所交给了民警,民警问他为啥不自己留着,他说他怕是打工人掉的钱!这番话感动了民警,他们决定帮帮他,而接下来的故事让所有人泪目……
哪怕自己生活再苦,却依旧心存善良。
前几天,我在抖音上刷到“今视频长天新闻”在2024年10月发布的一系列视频。
视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拾荒老人捡到560元,将其交给警方,警方帮老人与家人团聚,但老人却拒绝跟家人回家。
如果一个人只做了一件善事,或许说明不了什么。
但是,如果他在生活中,处处流露出善意,我想他一定是一个骨子里很善良的人。
这位拾荒的老人就是这样的人。
拾荒大爷的善意之举打动民警
2024年7月一天深夜,江西新余市东山派出所暨阳警务室。
一位满头银发、衣着朴素的老人,引起了值班民警李梁的注意。
李梁看老人的步行轨迹,这是要径直朝他走来的意思。
“深夜、老人、派出所”,这三个关键词串联在一起,怎么看都像是老人要寻求帮助的意思。
李梁将老人迎到接待室,给老人倒上一杯热水。
随后,老人掏出560元现金,递给李梁:“这是我捡到的,你们帮忙找一下失主吧。”
在随后的交流中,李梁得知老人靠拾荒为生,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时,便问老人:“您为啥不自己留着呢?”
老人:“我怕是打工人掉的,他们不容易。”
或许是出于民警的本能,李梁试图探究老人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动机:“那您也不容易啊!”
老人的,让李梁肃然起敬。
“我再穷也不能要这个钱,我有手有脚,要凭良心做事。”
李梁被眼前的这位老人深深打动了。
拾荒老人的言谈举止,处处流露出他的善良
老人名叫蒋中全,老家安徽。
28年前,34岁的蒋中全来到江西讨生活,期间丢失了自己所有的身份证件,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,导致回不去家,只好靠着拾荒为生。
李梁和其同事得知蒋中全的情况后,帮他找到了失散28年的弟弟。
兄弟二人在派出所见面时,相拥而泣。
然而,蒋中全却没有跟着弟弟回家。
李梁问他为什么不跟弟弟回去。
蒋中全告诉李梁:“我不想花弟弟的钱,弟弟只是一个保安,而且身体还不好。另外,我想挣点钱,体面一点再回去。”
李梁理解蒋中全的这一想法,决心帮他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。
在李梁的帮助下,蒋中全找到了一份骑三轮车送货的工作,每月工资2000多,管饭。
敲定工作后,蒋中全去做入职体检。
在进行人像采集时,由于蒋中全的拍照姿势一直不对,连续拍了很多次,他觉得耽误了大家的时间,内心十分愧疚,不断跟工作人员道歉。
后来,“今视频长天新闻”的工作人员带着5000元“天天正能量”奖金去看望蒋中全时;
他表示要把这个钱存起来,帮助那些更有需要的人,还说能帮一点是一点。
不得不说蒋中全真是一个骨子里透着善良的人,在生活中,处处表现出自己的善意之举。
如今,蒋中全终于回到老家与亲友团聚,并重新办理了身份证。
当地政府,也为蒋中全落实了五保户养老保障。
有网友在看完视频后,评论道:“善良终有善报。”
像蒋中全这样善良的老人,这样的善报,他值得拥有。
虽然,蒋中全老人的故事讲到这结束了。
但是,关于“善良”的故事,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,并感动着无数人。
善良是人性中的主旋律
善良是一种人性,而且还是人性中的主旋律。
不然人类也不会在地球上,至今存活25万年之久。
换言之,要是“恶”成了人性的主旋律,可能人类早就灭亡了。
当然了,这是基于把全人类的人性揉在一起得出的结论。
因为,就单个人而言,可能“恶”才是他人性中的主旋律。
比如:在养生茶里掺土、掺木渣的黑心老板。
2025年5月12日,《闪电新闻》报道了一起“在养生茶里掺土、掺木渣”的新闻事件。
一些黑心老板,在养生茶里面掺土、掺木渣,甚至把路边树叶打碎了加进去,然后在网上卖9块9。
黑心老板自己也说了,在网上卖一波,挣上二三十万,然后关店。
这样的黑心老板,就是让“恶”在他的人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生而为人,多做善事,才是正道。
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,“多做善良,未必会有回报吧;我看有些坏事做尽的人,照样过得风生水起。”
不是有句话说了嘛,“不是不报,只是时候未到。”
恶举,如蝴蝶效应般,虽说当初只是扇动了几下翅膀(做了坏事),说不定在什么时候,就会引起一场龙卷风把自己卷进去。
总之,做事凭良心,多做善事,才是正道。
-The End -
作者-而这


